台灣隨著社會進步、醫藥發達,出生率及死亡率呈現逐年降低,但老年人口比例卻大幅度的增加。高齡化儼然已成為社會的重大議題,且所產生的社會現象與問題也逐漸浮出。台灣再過幾年將從「高齡化社會」邁入「高齡社會」,應如何維護高齡生活的品質與尊嚴,本期焦點將帶您認識老年人的社會再適應問題。
睡眠充足呷百貳
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必須花在睡眠上,睡眠品質與生理、心理、以及情緒的健康均有關係。但隨著年齡增長,睡眠時間會逐漸縮短,特別到了老年階段,淺睡眠會增加,深睡眠和做夢睡眠會減少。但並不代表老年人不需要正常人該有的睡眠時間,因此建議老年人可以晚上睡得短些,白天中午可以多睡些時間來彌補,注意力才不會太分散,也不容易健忘,心情才會穩定,對身心的健康亦會有幫助。老年人應避免像年輕人從事違反生理健康原則的熬夜工作、通宵打麻將、跳舞等,一旦睡眠剝奪太多,突然有一天入睡時,很容易引起高血壓、腦中風、心臟病、胃出血等症狀。
志工參與有寄託
人一生豐碩累積的經歷與判斷力在80歲時達到最高點,雖然記憶力沒有年輕時這麼強,但綜合起來80歲是人生最高智慧的結晶期。為使老年人退休後能夠得到良好的生活品質,建議退休後的老年人可多參與社會活動及義工服務,在社會上繼續貢獻老年人的智慧及經驗,發揮其內在的潛力,藉以保留原有的價值與自尊心。過去不少調查發現,長者做義工後身心均較不做義工者健康,何況長者義工與服務對象年齡相近,更容易溝通,能達到“以生命影響生命”的效果。
靜靜聽 慢慢說
嘜生氣 老年人應盡量避免生氣,尤其老年人的身心經不起突然的刺激、挫折或打擊,會很敏感地引發高血壓、腦中風、心肌梗塞、心律不 |
整、胃出血等急症。建議老年人「快快的聽、慢慢地說、慢慢地動怒」,連生氣都要緩慢下來,才有益於身心的健康。
朋友交陪有塊去
老年人因退休後社會地位及人際關係驟然減少,容易產生孤單寂寞與無助的心理壓力,若缺乏社會支持,在此種社會壓力下久而久之會刺激腦下垂體分泌升高,而產生血糖高、骨質疏鬆、免疫力降低....等等許多慢性病。
因此建議老年人除了需要親人的陪伴外,知己好友的敘舊、參加社團、教會等人際關係的活動,可以促進身心健康,預防老年失智症等。社會支持可以增強個人對於生活事件變遷時的適應能力,?解為了適應生活事件所伴隨而來的壓力。年輕人若無法與老年人居住在一起,至少也要多來關心、探望他,可以成為幫助老年人度過孤單寂寞晚年的最好社會支持者。社會支持可以滿足老年人「安全感」「愛、被愛與歸屬」「自尊心與價值感」的心理需求,使他度過一個又喜樂又幸福的晚年。
心存感恩知福惜福
老年人應常存感恩的心,不能太貪心、貪求無厭,該得的要得,不該得的不要強求。「六十而知天命; 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」是要老年人有所節制、不貪求、滿足現況、用感恩的心來接受上天所給予的一天,珍惜每一件事物,才是身心健康生存之道的法則。
老年期不是人生的結束階段,而是人生命的完成階段。一般老年人在社會上不一定有什麼豐功偉業的貢獻,但其中不乏終其一生默默的耕耘,他們的人生經驗豐富、富貴、閱歷資深,值得年輕後輩的敬重與敬佩。(了解家中老人系列之二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