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精選自雙福基金會 Podcast 節目《好事成雙》S2-19 照顧究竟有多難?三明治世代、老老照顧說不出的苦
欲收聽完整節目請至
Spotify
https://reurl.cc/KMvVxg
Apple Podcast
https://reurl.cc/n7RW5X
Youtube
https://youtu.be/TuBPUqhd6Kw
你曾經經歷過照顧長輩的日子嗎?從現今社會價值觀來看,照顧家中長輩幾乎是一種道德義務。社區中若有哪位長者生活條件不佳、身體狀況不好,看似沒有受到足夠關懷或照顧時,鄰里間的疑問通常都是「孩子跑去哪了?怎麼也不回來關心一下?」
家中如果有老人出了狀況,第一時間能夠反應的人,不外乎是另一半或兒女。倘若長輩只是一時身體不適,家人還勉強應付得來;如果是面臨逐漸失智,情況則更為棘手,一照顧往往就是好多年。
長期照顧下來,不僅經濟狀況可能出問題,甚至照顧者也會跟著倒下。照顧究竟有多難?無形的精神折磨透過時間累積放大,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最懂。
在台灣,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總會的統計,將近 80 萬的失能人口當中,有近半數必須由家庭自行承擔照顧的工作,而照顧時間平均長達 8 年之久。高齡化加上少子化社會,照顧往往成為壓垮家庭的問題。
照顧母親近 20 年的王伯伯
以雙福社工長期關懷的獨老王伯伯來說,從他不到 50 歲時辭去工作獨力照顧母親,一直到母親去世,有整整 18 年的時間,都是由他擔任「照顧者」的角色。如今的他,退休金和積蓄早已用罄,過著清貧的生活;也開始出現關節疼痛、下肢無力的毛病。不過王伯伯對於這樣的人生際遇,依舊是心存感激,至少他盡力完成了照顧母親的責任。
然而,並不是每個照顧者都能像王伯伯一樣豁達。在這些照顧者裡,有各種不同的類型和樣貌,每一個家庭也有許多說不盡的辛酸。其中「三明治世代」指的是「上有老,下有小」的族群。衛福部曾經估算,在台灣大約 1150 萬的勞動人口當中,有約 230 萬人必須要邊上班,邊負擔照顧責任,更何況這是早在 2015 年的統計。
三明治世代
「三明治世代」所承受的壓力是「非你不可」的責任。對一般人來說,工作繁忙之餘,仍會留點時間給自己,不管是休息耍廢也好,從事休閒娛樂也好。倘若這些時間需要用在照顧家人上,等於沒有任何的餘裕可以照顧自己。
雙重的經濟壓力和照顧負擔下,讓「三明治世代」慢慢演變成「流沙中年」,指的是 40-59 歲之間的中年人,為了照顧家庭老小,經濟的條件始終遊走在快要撐不住的邊緣,不論是在經濟上、心理上,自己就像陷入流沙漩渦當中,無法掙脫。在貧窮線附近掙扎的他們,往往也是成為「下流老人」的潛在族群。
高齡 82 歲的照顧者
另一個筆者曾經巧遇的長輩,又是截然不同的照顧案例。某次筆者在捷運站看到一位拄著雨傘下樓的老太太,看著她撐著扶手一階一階費力往下走,深怕她一不小心跌倒,索性陪她一路走到捷運站月台。對談之中才發現,現年 82 歲的她竟然還要照顧高齡 99 歲的婆婆,同時還要在田裡工作以支撐家計。雖然光聽就覺得不敢置信,但像老太太這樣的案例其實不在少數。
老老照顧
你知道嗎?「老老照顧」的情況已成為常態,全台六十五歲以上的「高齡照顧者」近四成。所謂的「老老照顧」,就是夫妻當中狀況較好的一人照顧另一方,照顧者本身往往年事已高,除了體力高負荷之外,精神層面處於緊繃狀態,容易導致身心失衡,導致憂鬱、焦慮與失眠。也就是。
過去兩年,有獨立媒體曾經訪問老老照顧的過來人,表示照顧者長時間在家中照顧老伴,非常容易與社會絕緣。畢竟對年長者而言,本身的資源與網絡互動本來就相對不足,沒有閒暇參加社交娛樂活動,進而可能導致與孤單無助和社會疏離。如果照顧的老伴是重度失能,則有可能讓照顧者因為精神壓力崩潰而失去理智,甚至做出結束生命、玉石俱焚的極端行動。
照顧壓力從何而來?
對照顧者來說,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,會讓精神壓力日積月累,卻宣洩無門?以下整理幾個常見的原因:
不管是老老照顧或是三明治世代,如果缺乏穩定經濟來源,即便一開始可以吃老本,病人的醫藥費、復健治療費、尿布費、營養食品費用都是龐大的開銷,還得負擔自己的生活費。在無法開源的情況下不斷支出,家庭經濟終究會被拖垮。
若家人無法聘請看護協助分擔照顧壓力,通常可能是因為財力無法負擔,或是保守一點的家族不傾向外人進入家裡,而在這樣的條件下,照顧會從道德變成責任,落在少數照顧者的肩膀上。
若被照顧者身心狀況較差,通常照顧者幾乎需要 24 小時隨侍在側。以失智症患者為例,如果沒有妥善安排作息活動,他們容易出現日夜顛倒的情況,例如白天睡覺,晚上開始東翻西找。錯接的記憶也會讓他們幾十年前的小事變成當下的混亂、緊張的情緒,而這樣的情況,就足以讓照顧者無法好好入睡。長久下來,要照顧者不倒下也難。
對思緒清楚的人來說,失智症患者並無法接收留存複雜的訊息,可能剛才講完一句話,下一秒就無法再想起。再嚴重一點的狀況,甚至可能會出現幻覺、妄想等精神官能症,通常情況還可能會伴隨對照顧者的指控謾罵、肢體暴力,因此失智症患者通常會讓照顧者更加心力交瘁。
照顧失智症患者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細節。例如患者會重複說話、一直問相同問題,照顧者不只需要耐心,還需要溝通技巧,懂得安撫患者。若非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,一般家庭照顧者很難靠自己,應付失智症患者的照顧需求和突發狀況。
許多照顧者的辛勞和處境,無法被家人同理。哪怕只是一句「怎麼變成這樣?」、「你就是都不好好處理才會變成這樣」,原本可能只是想表達不捨和關心,對於奉獻時間和心力,同時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照顧者來說,都有可能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正因為上述的家庭衝突,許多照顧者會為了避免麻煩和讓自己好受一點,最後選擇自己獨立面對和承擔,但這往往是走向崩潰的開端。和社會沒了聯繫、少了支持,再加上被照顧者情況愈發惡化,照顧的終局都很有可能朝向不可預知的災難性後果前進。
這篇文章談到現今社會的照顧型態,以及照顧者常見的困境,不知道你是否就是那位照顧者,或是有認識的人正身處其中呢?下一篇文章我們將進一步探討有哪些資源、方法可以幫助照顧者喘息,以及照顧者可以如何學會「照顧自己」。
財團法人雙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
Double Bliss Welfare And Charity Foundation
Copyright 2019.All right reserved.
地址:106001台北市大安區杭州南路二段15號5樓
電話:02-23922993
傳真: 02-33932443
劃撥帳號:31487646
戶名: 雙福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