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精選自雙福基金會 Podcast 節目《好事成雙》S2-22 從零認識到深刻體悟的失智症服務 feat. 雙福實習生-郁佳
欲收聽完整節目請至
Spotify
https://reurl.cc/5MezY6
Apple Podcast
https://reurl.cc/4QEnEX
Youtube
https://youtu.be/7D61gqpNEHA
雙福基金會實習生郁佳,大學時就讀社會經營學系,學的是非營利組織事務,畢業後隨即加入 NPO,擔任企劃專員的角色。對失智症認識幾乎為零的她,甚至誤打誤撞成為失智據點計畫承辦人,在第一線工作做中學,彌補學用落差,這也成為她投入高齡長照領域的契機。
失智據點的工作經歷,在郁佳心中種下了種子,後來還回頭補修社工學分,希望多習得社會工作相關知識與專業,現在加入雙福基金會,參與獨居老人相關業務。
Q:失智據點工作與目前獨老服務實習,有什麼不一樣?
過去在失智據點,比較是被動的角色,主要是照顧來據點的長輩,為他們規劃活動;現在在雙福實習督導社工,則是主動走入案家,提供關懷和支持,透過互動和訪談,去了解案主的實際需求,再為他們連結適當資源。
Q:承辦失智據點計畫之前,對失智症有什麼認識?實際參與後有什麼收穫?
由於非相關科系出身,在接觸據點工作之前,郁佳對失智症的了解,或許跟很多社會大眾一樣,將失智症與老人癡呆劃上等號,認為他們是腦袋不清楚、健忘的老人家而已。實際投入第一線工作,她才了解到失智症有分不同等級和類型,無法用單一方式與失智症患者互動應對;要服務失智症長輩,更是需要接受專業照護訓練。
Q:服務失智症長輩時,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挑戰?
失智症往往伴隨精神行為問題,例如:情緒起伏大,容易焦慮、譫妄、重複遊走等。初次接觸失智症患者,如果不清楚他們行為背後成因,可能無法調適好心情,很難在這條漫漫長路長期走下去。
郁佳就曾經因為台語說得不流利,而被失智症長輩口出惡言指責,但明明先前與長輩互動良好,早上來到據點時也會開心打招呼,但失智症狀讓長輩翻臉跟翻書一樣快。
對於成長歷程中沒有爺奶相伴的她來說,這份工作確實是一大挑戰。即便過程中有些顛簸,她仍盡力保持純粹初心與長輩相處,她相信只要帶著善意,別人終究會以同等善意回應。
Q:社會大眾對失智仍存有刻板印象,失智據點是如何克服招生困境?
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讓長輩願意走進據點。比起直接表明是專為失智症長輩服務的單位,不如用豐富多元的活動吸引。即便是尚未確診失智的長輩也能參與,會有半年的時間可以輔導個案去醫療院所做診斷。
Q:大部分家屬選擇帶長輩來據點的動機是什麼?
家屬帶長輩來失智據點的主要目的是「喘息」。因為照顧失智患者尤其辛苦,當照顧者無法承擔肩上的重擔,就需要有這樣的管道或資源接住他們。像是雙福基金會的據點「憶起漫聊」,就規劃了像是花藝手作、健身房專案、音樂懷舊等多元活動,除了活化長輩認知,也是讓家屬能夠好好休息再出發。
Q:你在失智據點工作有什麼心得體悟?
曾經有家屬跟郁佳分享,帶失智母親來到據點後,母女關係因此變得更好了。這點讓她反思,或許失智症不是家庭的敵人,她親眼見證家屬帶著長輩走出家門,一起嘗試新事物,參與多元活動,讓兒女得以從他人回饋中,認識長輩不同的一面,甚至挖掘長輩新興趣,開啟第三人生的新可能。
Q:對於即將踏入社工領域的學弟妹,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?
郁佳曾經從前輩口中聽過一段話,她想把這段話送給大家:「助人工作要有四心,愛心、耐心、熱心和將心比心。」其實只要是良善的人都有這些特質,但身為社會工作者必須做的更多,而這世界也因為有社工角色的投入而更美好。
財團法人雙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
Double Bliss Welfare And Charity Foundation
Copyright 2019.All right reserved.
地址:106001台北市大安區杭州南路二段15號5樓
電話:02-23922993
傳真: 02-33932443
劃撥帳號:31487646
戶名: 雙福基金會